close

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專頁 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61556479281620

 

  今天是臺灣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,吃粽子、划龍舟、掛香包、立雞蛋都是廣為人知的端午節習俗,愛國詩人屈原、蛇精白素貞則成為端午節的代表人物。但是你知道嗎?在稻田間,有位和人們關係最密切的神明──土地公也悄悄在端午節拄著枴杖現身。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快來看看這有趣的土地公信仰吧!

  土地公信仰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土地公廟在臺灣民間相當普遍,祂像里長一樣,守護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小事。在農村,土地公與務農為生的農民關係更是親近,除了日常的祭拜,北部農村在端午節還有項獨特的習俗──插土地公枴。我在前一篇「煩人的除草」有提到務農一方面是看天吃飯,充滿不確定性,另一方面稻子長大後葉片銳利,帶有危險,開花、結穗的時期也不宜頻頻下田干擾。既然無法再盡人事,那就尋求神明庇佑吧!在深溝,春秋兩季小農們會在三官宮聯合祭拜。除此之外,在端午節還會拜土地公,在田頭插上土地公枴。用意在於請土地公協助巡田,保佑豐收,在田頭插上土地公枴則是體貼土地公年事已高,讓土地公在行走時有東西可以扶,另外據說也有劃分田地界線告誡好兄弟的意味。土地公柺的造型多樣,隨著地區不同而有變化,基本上是將竹子或蘆葦前端剖開一小段插入金紙,有的地區會加上香,我們這邊則會保留竹葉,象徵稻子豐收。至於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進行?這點依然是個謎團。據說南部會在中秋節進行,起因於中秋節除了嫦娥奔月,也是土地公得道升天的日子,南部的農民往往在這時祭拜土地公、插土地公枴,答謝土地公的保佑。北部在端午節,很可能因為這時稻子將要進入重要的開花、結穗階段,而端午節傳統上又作為進入溼熱夏季的標誌,疫病、毒物蠢動,因而把兩者牽連起來吧!人們會在端午節驅邪,也許插土地公枴也意味幫稻子趕走晦氣?事實上,在端午節前深溝地區有些小農的田已經插上土地公枴,看來時間並非硬性規定在當天。不論如何,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,「插土地公枴」的習俗式微,所以高密度的土地公枴成為深溝獨特的農村地景。

  在種稻、參與這些宗教活動之前,我不太接觸民間信仰。一方面過往的生活不像種稻帶有看天吃飯的不確定性,人力就能掌控的事,自然不會依賴怪力亂神。另一方面,我非常不喜歡燒香、燒金紙、放鞭炮等民間信仰中常見的行為,總覺得浪費資源、造成空氣汙染又喧騰吵鬧,連帶對民間信仰有迷信、落伍的偏見。透過這次水稻班安排的製作、插土地公枴的課程,讓我看到民間信仰的正面意義。在外人看來,插土地公枴並沒有實質作用,插了不代表一定豐收,反倒凸顯務農的不穩定和人的渺小。然而在我這個實際務農的人看來,插土地公枴帶有對土地的敬重。而且從先前秧苗時期的忙碌突然進入現在的無為而治,一開始有點不安和茫然,插了土地公枴之後讓我比較安心,更有信心面對務農的不確定性,這不是和現代人提倡的「儀式感」不謀而合嗎?

  在臺灣三大節日之中,我認為端午節在現代的意義是最淡薄的。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?為什麼要放假?給答案的往往是一顆顆爭比名貴的肉粽、一家家旅宿業者祭出的優惠或訂房率,端午淪為娛樂的舞臺、商業的操作。又或者升學考試將近,成為一個個考生的包中節。再或者針對屈原故事的政治目的,成為一名名批評家雄辯的戰場。如此對待具有重大歲時意義的端午節,是不是太可惜了?相反的,鄉間保留較多的歲時禮俗。「插土地公枴」雖然未必與端午節有直接關聯,卻也是歲時禮俗的展現。節日的內涵與傳統習俗並不是非得都要傳承,而是在傳承或揚棄前該好好了解節日的本質是什麼?這些內涵與習俗背後有什麼意義?為什麼要過這些節日?進而省思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或其他變通方式?節日都有它們產生的緣由,任何節日不應該一致性的全都等同於假日。放假過節時,試著花點時間思考節日的意義,過個有深度、貼近本質的節日吧!

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

▲ 土地公枴

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

在砍竹子製作土地公枴前,要先拜過土地公和好兄弟。

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

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

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

什麼?土地公也過端午節?

▲ 水稻班的特殊體驗──製作土地公枴,包括從頭開始砍竹子、剖竹子、安放金紙等一連串從未接觸過的新鮮體驗。

▲ 祈求耕作平安順利

在田頭插上土地公枴之前,要先向土地公打聲招呼,祈求耕作平安順利。祈求時可以用臺語或國語,我雖然無法說流暢、標準的臺語,但是為了更融入民間信仰,還是選擇用臺語向土地公表達我的心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沛慈 的頭像
    沛慈

    字在深溝

    沛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